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能轻松乘坐汽车的工业机器人、敢于冲赴燃烧爆炸现场救灾的防爆机器人……看似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战士”,其实都是“南京智造”。 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前夕,记者深入走访发现,南京机器人企业已悄然打造出从“最强关节”到“超级大脑”的完整产业链。在位于雨花台区软件谷南园的亿家河展厅,一台“虎头虎脑”的黄色机器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款特种机器人被称为M100巡检机器人,虽然体积不大,但在地铁的日常维护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地铁的运行情况。”“通过拍照识别松动的螺丝和附着的异物,整体识别率达到96%以上,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进行分级处理。”一甲董书记张锦波介绍。“我们最强的机器人可以轻松拾取1.2吨重的物体,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重量。”在埃斯顿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展厅,一群高端机器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南京智造”的实力。工业机器人包裹着“巨臂”,轻松举起千公斤重物,就像不知疲倦的“大力神”。“我们有90多款负载从3公斤到1200公斤的机器人产品。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到10.5%,连续两个季度位居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埃斯顿执行总裁周爱林表示。截至目前,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已稳居国内第一。连续七年成为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品牌。扎实稳定的底盘、粗壮有力的手臂、冷酷面孔下隐藏的各种“技能”……在南京天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体现智能体验中心,天魁防爆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全场最引人注目的“钢铁战士”。天创机器人研发的“天魁”系列防爆人形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可在危险工业环境下作业并获得IIC T6防爆认证的机器人,填补了危险现场作业和应急救援领域的技术空白。天创机器人产品部产品总监朱德伟表示:“它的单臂最大可承载25公斤的负载,是举重最强的人形机器人,也是行业内最高的,完全伸展时最大可达3.3米。旋转阀门、移动重物、拉刀、切割和拆除。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