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忙“讨欠款”
作者:365bet登录 发布时间:2025-11-10 09:45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金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提交该方案2026年预算草案时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会员国不按时足额缴纳会费,联合国将陷入破产危机。这一表态很快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让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多边机构金融问题浮出水面。为应对资金短缺,联合国主动削减开支近6亿美元,但即便如此,到2025年底仍可能出现超过4.5亿美元的缺口。古特雷斯承认,这将“耗尽所有资源”。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两年,联合国将不得不向会员国退还总计9亿美元的削减款,这将使财政状况更加严峻。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需要从联合国独特的预算体系说起。它的预算主要分为两类:经常预算和维和预算。前者来自会员国强制分摊的会费,按历年计算,用于支持诸如此类的基础工作。作为秘书处的日常运作和重大项目的推进;后者独立于经常预算,包括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具体是为了保证国际维和行动的执行,今天亮起红灯的正是维持联合国正常运作的经常预算。2026年预算草案显示,预算总额32.38亿美元,比原草案减少近6亿美元,比批准的2025年预算减少15.1%,创近年来新低。预算预算直接影响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职位数量从原计划的1.38万个减少到不足1.16万个。这意味着联合国在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关键领域履行职责的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仔细审视危机的直接原因就会发现,一些成员国首当其冲的是长期欠款。根据联合国基于支付能力原则建立的会费分摊机制,各成员国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承担相应比例的会费。然而,现实情况是,近200个成员国中,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我们未能按时足额缴纳 2025 年会费。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欠款情况尤为显着。根据联合国规则,美国账户占联合国经常预算的2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资金中所占份额超过25%。然而,由于今年美国新政府上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不仅没有缴纳联合国2025年会费的一分钱,而且仍然没有缴纳2024年的欠款。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联合国2026年全年的经常预算,成为压在联合国财政上的一块“大石头”。从更深层次看,联合国金融危机暴露了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不能像主权国家那样发行债券或货币,主权国家也不能发行债券或货币。对拖欠会费的成员国实施有效制裁。尽管《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拖欠会费达到一定数额的国家将丧失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但这一规定在现实中往往难以严格执行。更复杂的是,联合国预算的批准需要所有成员国达成共识。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确保决策公平公开,但在实践中却为个别国家提供了“操作空间”。当一些国家对联合国某些决议或行动不满意时,拖欠会费就成为强制施压的工具,形成“拖欠费换让步”的扭曲机制。古特雷斯不知道改革的重要性。他的金融改革建议,包括考虑暂停向成员国返还年度未使用资金,旨在增强金融体系联合国的社会稳定。但这些改革举措迄今未能在会员国中形成共识,反映出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欠款并不是因为缺乏资金造成的。其每年军费开支超过7000亿美元。 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军费开支增加至近9000亿美元。今年4月,它计划在五角大楼常规预算之外追加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造船、反导防御、加强印太战备等。相比之下,美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还不到其军费开支的一部分。其欠款无异于把联合国当作“订阅服务”,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新”或“暂停”,完全无视g 国际责任。回顾历史,美国也有欠款先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将会费作为外交施压的工具,以拖欠会费的方式表达对联合国多项决议的不满。美国还专门研究联合国政策,刻意将拖欠会费控制在“丧失投票权”的警戒线以下。不仅可以维持投票权、控制议程,还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计算非常准确。目前,美国的欠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和复杂。不少评论人士认为,美国政府的新供给并不是对联合国的诱人“倒下”,而是系统性削弱多边主义基础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财政手段“重建多边机制”。它其目的并不是要摧毁联合国系统,而是利用金融手段推动这个国际组织的转型,符合美国的利益。通过继续拖欠会费、暂停某些领域的援助、推动预算紧缩等一系列策略,美国实际上是在为联合国建立一个非收入监督机构,以确保其与华盛顿在敏感问题上的做法保持一致。古特雷斯反复强调的“谨慎平衡”是对本财政被迫陷入的状况的现实描述。另一方面,美国则开始强调主权和双边合作的优先性。在逻辑决策上,联合国框架下耗时费力建立共识的模式往往难以快速响应具体战略需求。这种认识催生了“选择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在全球性问题上保持“有限合作姿态”,同时在安全、科技、经贸等涉及核心竞争的领域发展通过战略利益联动的多边小机制,如加强七国集团协调、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等。以排他性圈子取代包容性平台的趋势,从理念和理念上持续从根本上动摇联合国多边主义的基础。联合国忙着“收欠款”,这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全球治理体系的裂痕:“联合国(濒临破产)不是个别国家的损失,而是世界共同利益的损失。”要求美国等欠款国履行其国际责任,尽快缴纳欠款,同时也要求所有成员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履行全球治理的主要使命。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合作,联合国这个多边主义主要平台才能生存,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孙长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付仲明)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