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债贴息政策初见成效
作者:bet356亚洲版本体育 发布时间:2025-11-16 09:3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消费债贴息政策初见成效 2025年11月16日 06:18 来源:经济网日报记者 华庆健 《个人消费政策关于消费政策的政策》实施已经两个多月了。目前政策影响如何?折扣成功率高吗?还面临哪些其他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根据政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个人贷款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商务信用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征信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相关消费者交易信息,贴息范围包括家庭用车、养老孕产、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装饰、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单次购物5万元以下,以及单次购物5万元及以上。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目前政策效果首先显现。 9月份建行新增消费贷款环比、同比均增长。中国银行9月投资474亿元,比8月增加110亿元,比去年9月增加147亿元。交通银行9月份发放的消费贷款综合成本环比增长超过20%,主要集中在家用汽车、家装等消费领域。招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贴息政策用“真金白银”减少居民消费者利息支出,与贸易商品“国家补贴”等政策出台,产生叠加效应,进一步促进居民日常消费和大宗消费成本下降。贴息政策还将刺激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及相关贷款,保持实体经济投放与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博通分析高级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影响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短期内起到了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作用。尤其是家居用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领域出现边际复苏迹象,反映出政策在引导居民合理行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具体利率优惠水平上,借款人需签署《个人贷款消费贴息服务》,赋予贷款机构相关权限,使其识别贷款发起账户或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如果系统自动识别出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者交易信息,贷款机构将自动实施贴息;如果系统无法识别消费者的交易信息,借款人可以发起消费者身份识别申请,经人工审核后提供利息折扣。据了解,建设银行目前受理的贴息申请中,成功率大概在80%以上。然而,即使成功率很高,建设银行在贴息分析上仍存在一些失败案例,推进贴息面临一些实际困难。g 其业务。建设银行一位负责人介绍,受理贴纸信息申请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发票购买者姓名与客户姓名不符、开票日期早于消费日期、上传发票图片不清晰、不完整等,难以客观判断资金用途。在商业实践中,由于消费者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准确识别存在困难。例如,第三方支付消费无法针对特定产品进行渗透和识别、应用MCC码、不同渠道的MCC码不一致等。同时,人工密集型处理还面临发票识别困难、客户提现、消费证明材料流转规则不规范等问题LS。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浙商银行自动审批率较高,但在一定水平的识别技术上也面临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客户的贷款部分偿还、调整或透支,则借据的状态将发生变化;同时,顾客消费行为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当日退款、非当日退款等,导致消费情况难以准确识别。另外,大多数系统识别的消费量较小、分散,数据量很大,给系统带来了一定的负载。面对上述情况,董希淼认为,需要金融机构优化贴息资金考核和发放流程;消费者必须理解并配合金融机构的合理要求。此外,消费者不应申请消费自己贷款,因为额度高,利率低,而且有补贴。必须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量力而行,合理适度;消费贷款应当用于真实理性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中国经济网记者 华庆健) (编辑:王巨鹏)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