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熟悉淘金热历史的人应该对卖铲子的典故很熟悉。 1848 年,一位名叫詹姆斯·马歇尔 (James Marshall) 的木匠在旧金山建造锯木厂时,在流经水车的水中发现了黄金。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淘金热。一时间,意大利人、巴西人、西班牙人涌入,旧金山居民人数从1847年的约500人迅速增加到1870年的15万人。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个名叫米尔斯的人也抵达了旧金山。他没有像其他淘金者那样努力挖掘,而是像淘金者一样开始了销售业务。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他为淘金者开设了一家银行来存放他们的收入。这就是位于旧金山的加州银行的原型。大家都k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米尔斯成为旧金山首富,也是“淘金热”的最大赢家。而且,他一生从未亲手挖过一克黄金。这就是视角的差异。他们都是淘金者,而大多数真正挖矿的人并没有发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块。米尔斯本来不是淘金者,但他赚了很多钱,因为他看到了金矿开采背后的整个商业链条,并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我们面临着另一个闪亮的“金矿”——人工智能(AI)。这个时候铲子是什么?经济趋势专家史寒冰认为,答案就是电力。 AI会消耗多少电力?答案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想象。根据美国研究机构的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ChATGPT 每天响应约 2 亿个请求,消耗发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按美国家庭日均用电量29千瓦时计算,Chatgpt的日用电量相当于17000个美国家庭的用电量。鉴于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在显着增长,到2026年,其电力消耗将至少是目前水平的10倍。国际能源署去年发布的年度电力报告称,全球有800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约33%在美国,16%在欧洲,约10%在中国。这些数据中心每年消耗超过500太瓦时的电力(1太瓦时=10亿千瓦时),这比意大利或澳大利亚的年发电量还要多。到 2034 年,全球数据能耗预计将超过 1,580 太瓦时。高盛将这种情况描述为“一代人以来未见的电力增长”。考虑到全球电力需求这些年来需求量仅略有增长,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短暂的下降,“任何百分之一的增长都将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 “人类对电力的消耗从未像今天这样疯狂。”史寒冰指出,他的新作《全球视角下的投资机会》通过对比不同能源研究机构的报告,发现所有对未来用电量预测的预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继续增长”。人们迫切需要提前布局电力产业,寻找稳定、大量、友善的电力供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电力专家一致认为需要大力发展核电。从目前成功的技术路径来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要求的供电方式。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近年来,各地区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许多因核事故而放弃核电的国家。国际能源署此前发布的报告《核能新时代之路》指出,当前各国对核能的关注程度已达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机构最新发布的《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进一步显示,由于德国核抑制政策松动、日本核反应堆重启、法国核电强劲增长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核电项目异军突起,全球核电重回快车道,发电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马·吐温有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而且总是与同一首诗押韵。”电对于AI来说是什么?铲子就是金子。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毅)
(编辑:王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