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及持有贷业务推出一年,试点银行有望
作者:365bet体育 发布时间:2025-11-08 09:48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回购股票和办理新增贷款业务的参与机构范围预计将扩大至城市商业银行。此前,这项业务仅限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据上市公司公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已与部分上市公司签署了有关股票回购、持有贷款的贷款承诺书。记者近日获悉,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外,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也有望获得此项贷款业务的相关资质。作为拓展信贷渠道、增强优质客户粘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股票回购及贷款业务吸引银行积极布局。 Wind数据显示,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已有数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相关信贷增长情况。城市商业银行有望获得资质。今年4月,北京银行高管宣布,央行将北京银行纳入购股、增持、再贷款等四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范围。现在,相关事宜似乎有了新的进展。 10月16日,之江生物公告称,拟以至少6000万元资金、1.2亿元以上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来源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公司表示,已获得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书,具体贷款项目以双方签署的贷款合同为准。不仅北京银行消息,今年6月,宝明科技公告称,公司获得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书。贷款金额不超过7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资金专项用于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宝明科技透露,本次专项回购贷款业务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股票回购、持有、增持、再借贷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并符合银行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的相关规则、标准和程序。丛林科技还于6月公告称,公司出具了上海银行市南支行收购的贷款承诺书。银行承诺提供不超过3600万元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该承诺书的有效期为12个月。丛林科技表示,本次股票回购合同的具体事项以双方签署的为准。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和再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回购、增贷。航数据显示,数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身或大股东购股、增贷的进展情况。这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贷款机构中,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并不在上述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之列,传递出该业务有望扩大的信号。 “如果你能获得资格,总是好的“一旦MRA有关买股、增贷的政策出台,我们就会关注。”经过仔细研究,遗憾的是,该市商业银行并不在放贷机构名单之列。总体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土上市公司比较了解,所以我们也在积极争取。获得资格总是好的。 “采访中,多位商业城市银行人士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贷款业务的增加,可以为商业银行服务领域的合格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提供规范、高效的融资渠道,支持其稳定和提升公司价值,传递信心,从而有效增强区域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此类贷款的签约客户中,有合格的企业。”sses。 ”该人士强调。某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自推出股票申购办理增贷以来,前来洽谈这项业务的银行络绎不绝,包括地方分行、总行,中间还会有一些担保公司自我介绍。 “面对众多选择,该负责人坦言,他们的决策标准是看哪家银行提供的条件最有竞争力。中资银行老百姓的时机和成本。考虑购买银行股票,加上贷款和1.75%的再贷款利息,构成了银行的收入。专项贷款中,民营企业是绝对主力。专项贷款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便捷的金融工具。”不,不过,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持观望态度。据记者调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企业认为过去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回购窗口;其次,该产品的利率水平对部分企业的吸引力有限。北方地区某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回购是公司认为其价值可衡量时做出的决定,这本质上是财务先生的独立行为。在推出这个工具之前,我们完成了一个回购周期;在推出该工具之后,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回收窗口。”对于处于合适回购期限的企业来说,选择该工具主要是基于便利性和利率优势。但随着市场融资环境的变化,一些资质较好的企业发现,这种贷款利率的优势已经减弱。上述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考虑使用这个工具,“但在其他贷款利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专项贷款利率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据悉,股票回购、持股泛贷利率呈上行趋势,普遍不低于1.75%、不高于2.25%。此外,对贷款对象的限制也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使用意愿。有企业讨论为大股东增持股票寻找专项贷款,但因该产品只对机构股东开放,不向自然人股东开放而未能推进。上述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未来向自然人开放这个工具,将会非常有吸引力。”从贷款类型来看,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已经占据主流;从期限结构来看,三年期已成为首选。e 为上市公司开展活动。企业普遍认为,较长的缴费周期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上市公司进行中长期市值管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回购资金被认为具有成本效益,无法像经营贷款一样通过项目回报来偿还,因此如果期限过短,大规模回购会大幅消耗公司全年收入,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 “除非拥有足够的超额资金,否则企业的付款周期往往会更长。”那人说道。 (编辑:管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及机构tuition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电话
020-66888888